了解宏观经济,就是了解资金的流向。了解资金的流向,才能趋利避害。
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,量化宽松会推升资产价格。反之,则资产价格会下行。2022年,美联储加息缩表。全球主力投资者都知道,股市,房地产,加密货币会在美联储抽水的情况下,不再有盈利空间。所以会纷纷撤离。
主力的撤离,就是要找接盘的散户。主力怎么撤离?那就是不断地释放买入的讯号。而不了解经济的散户,自然成为主力的韭菜。所以,不要太相信网络上的股票大师。他们的操作模式根本没有考虑经济大势。他们只是想赚学生的学费而已。早知道,每个人都涌去淘金,售卖所谓的秘密工具,卖水的小贩才是真正没有风险,赚大钱的人。
真正在股市能赚钱的人。一定是了解宏观经济,微观的操作和具备能够躲过主力设计的阴谋阳谋的经验。
而我们应该审视我们自己,是否已经深刻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局势,并且腹中已经有了一个利用经济下行的投资方案。如果不然,奉劝各位同学还是平心静气,缓一缓,远离投资,保护自己的资本为上策。
2022年过了一半。美股磕磕碰碰的下跌。抄底的人早就抄到怀疑人生。全球股市蒸发了23兆。
加密货币腰斩。Luna 币甚至贬到下架。比特币即将跌破两万美金。曾经挑战黄金地位的加密货币,才是退潮后,没有穿裤子的屁孩。
房地产还在玩最后的高歌。然而,加息缩表的破坏力还没有正式显现。海啸已经涌来,人们还在沙滩玩耍。
五月份的美国通膨数据8.6%。虽然比四月份的数据多了0.3%,却是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。
美联储五月大幅加息0.5%,而通膨不跌反升。这意味着两码的加息已经阻挡不了通膨了。
美联储可能会在六七月,加息0.75%。到时候,全球资产价格将进一步下跌。而债务违约的风险进一步升高。
我认为,如果美联储找不到可以抑制通膨的方法,那么美联储可能会参考1970年代大通膨时代的做法,用雷霆手段加息至通膨被压下来为止。
如此一来,债务就是所有借贷者的梦魇。
欧盟七月加息。那些债务高企的希腊,意大利,西班牙,葡萄牙等等国家,企业可能会开始暴雷。欧债危机可能爆发。
欧美加息周期会暴雷多少个雷曼兄弟?
全球五大水龙头,美国,英国,欧盟已经进入加息周期。剩下中国和日本依然在量化宽松。
日元贬值,刺激出口,已经严重危害中,韩,台,和东南亚各国的出口贸易。
各国货币如果贬值过度,外资担心手中资产价格短期大贬,会纷纷大举撤离。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将会重现。
货币过度贬值,会引发外资逃跑。
外资逃跑过度,将迫使各国加息。
也就是说,货币贬值就好像弹弓一样,贬的越低,加息的反弹就会越高。进而引发债务危机,倒闭潮。
曾经,日本就是因为量化宽松后加息,引爆亚洲金融风暴。而现在,我们周边还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。
中国一旦加息,破坏力更甚。接受一带一路的国家们应该会像斯里兰卡一样破产。因为中国一带一路的项目,不仅利息高,工程造价也离谱的高。
全球债务历史新高。
这些债务被打包成垃圾债劵,充斥整个市场。接下来很多基金的表现可能会暴雷。
欧洲加息,美国加息缩表周期下,很多僵尸企业,现金流不健康的企业会开始暴雷。
到底有多少个雷曼兄弟会浮出水面?不得而知。
但是,可以确定的是,我们即将经历1970大通膨的危机 + 欧债危机 + 1997年亚洲经济风暴 + 2008年次贷危机 和马来西亚政客乱搞的经济政策,形成的完美风暴。
建筑材料大涨,房价可能会大涨20%。要买就趁现在。
现在真的是投资房地产的时机?
家债近90%,有能力的买家,越来越少。
通膨,税务和越来越高的利息,会让投资者却步。现在买房地产想炒的人会发现,买家越来越少。
滞销的房地产还有一大堆卖不出,新建的房地产只会让滞销的数量不断累积。
成本增加,发展商肯定不愿意降低房价。然而,要知道发展商的资金都是融资来的。
发展商的困境是,卖不出房子,回收不了资金。加上行政开销,营销开销,地税,门牌税,维修费等等开销,加息周期都会让发展商拖得越久,流动性越枯竭。
所以,发展商比我们更着急。
有点年纪的都见过发展商降价卖房的。只不过不是公开的降价卖。而是私底下offer的。
二手市场渐渐进入有价无市。FB 广告的留言就可以观察到,很多房地产广告都是无人问津。所以,二手房子未来真的会大涨吗?以目前的经济走势来看。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,二手房地产的行情是短期看跌,中期滞胀,长期缓涨。
接下来的危机是流动性的危机。没有holding power 的人会开始卖房。当卖房者意识到买家其实并不多,他们又急着缓解债务压力,降低房价是快速脱手最好的方法。
所以说,再等等,就能够低于市价买到房地产。
危机其实是很好的机会。问题是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迎接这个机会。
我们是否准备好现金,经济知识和投资的知识和经验。
通膨和马币贬值会侵蚀我们的财富。所以,购买一些美元,黄金,新币可以帮助保值,却不是真正能够利用危机实现财富增长的策略。
危机中的转机,是低于市价买到优质资产。
而大幅低于市价买入优质资产的时机,只有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才可以做到。
世俗的说法就是,我们利用危机,从债务高企,现金流枯竭的投资者手上,用低于市价的价格,买下他的优质资产。
也就是说,如果我能够在危机中,买到低于市价30%以上的房地产,蓝筹股,那么,买的当儿赚的差价,足以补偿我们在通膨,贬值中损失的财富。
很多人在股市,投资的是这只股票中短期未来的收益。然而,未来是否真的有收益?机率只有50/50而已。有做功课的,利率可能30/70。而没有做功课的人,是赌博而已。
而我信奉的投资理念,是买的当儿就要赚。抄底要抄在腰斩价。好的资产,会在危机后迅速回复元气。
打个比方,2006年,蓝筹股MBB 的市价价平均在RM8.00左右。Dividend Yield 在6%。2009年股灾发生时,MBB 股价大跌至 RM4.70。
如果当时买MBB股票。现在的股票收益是RM8.60/RM4.70 = 83%。而Dividend Yield 是一年11.6%。请问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得到投资回报率11.6%的呢?
所以,我不会选择,在现在这个退潮期进入股市。因为我并不具备高手的能力,在主力手下还能赚钱。我宁愿再等等,等资产价格真正腰斩才进场。
房地产的做法也一样。
#与其赌明天的涨价_不如投资当下的差价。
今天的文章太长
了。我接下来才写关于我个人对进可攻退可守的房地产投资的做法。
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到各位,请支持我的业配,赚点奶粉钱。
https://invol.co/claw4j7
This post is first published on Facebook on 14 June 2022.